西装定制年薪多少-西装定制前景
年入几百万,朋友却没有多少了
因为你有了钱就想充分利用这些本金,投资某些好赚钱的行业,去赚取更多的钱,就就要花很多时间调研,还要经常跟客户搞好关系,以便日后生意顺利,就会跟以前朋友疏远了,所以朋友就少了。
古人说,患难见真情,因此在困难时形成的感情最为真切且长久,比如唐山大地震以及98洪灾、汶川大地震时老百姓与人民子弟兵建立起的真情实感;又比如今年新冠疫情期间,武汉居民与医护人员建立起的患难之情,这些感情肯定会让人终身难忘,是惊天地,泣鬼魂的感情。面对灭顶之灾,除了生存还会有其他奢望吗?
有钱了,朋友少了,是事实。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你自己,人一旦有了钱,肯定会发生变化,生活水平高了,生活方式变了,生活圈子变了,你的思想可能会发生变化。在变化中,最怕的是走向腐化。在变化中,你原来的朋友可能无法陪你同行,暂行暂远。好比你乘飞机,他却是骑自行车,能在一个频道上吗?
二是你原来的朋友,他为了发展,为了生存,为了活着,他要从务实的角度出发,圈子的半经小,思想没有活跃,视野没你开阔,差距越来越大。
三是自尊与自卑的冲击。你越来越需要别人的尊重,且获得的尊重也越来越多,而为了生存的朋友的自卑感则越来越严重,这种差距的结果可想而知。
百先得西服怎么样
第一:服装的品牌。一类国际名牌杰尼亚、BOSS、都彭、卡纳利等等
二类:国内一线品牌:维克多、奥德臣、夏梦、百先得
三类:国内知名品牌:杉杉、雅戈尔、乔顿、庄吉、法派、报喜鸟等
第二:面辅料及工艺:面料纯毛或者羊绒面料,面料内含空调纤维或导电纤维,绿色环保,通过国际羊毛局认证,纱支达到120S以上。由世界知名面料上提供,每套西装上除西装品牌的商表外还应该有面料生产商自己提供的商标,标明了面料的品牌,生产地和纱支数。
辅料多利用知名品牌和绿色环保产品,比如:拉链:YKK或者LILI 垫肩,海莎 衬布用黑炭衬,扣子用果实扣或者贝壳扣,线要用高士线。
高档西装讲究的是手工制作。在国内则注重机器设备的专业化,特别是西装专用设备及整烫设备。如专业的美国格博的CDA裁剪,日本重机、德国杜克普的开袋、上袖、锁眼、贡针专用机器和立体电脑自动整烫设备和自动吊挂系统。所以从大厂和小厂生产出的产品从表面看差别不大,但实际相差非常大。
第三,设计师是西装的灵魂,一般国内顶级设计师年薪都在100万以上。所以买西装尽量买成品,如量体定做以找老师量体为准,一般店面内的营业员或者量体员不会将衣服量的尽善尽美。
在日本年薪1000万日元是什么体验?
你好,我是九五吉祥,我来回答你的问题。在日本年收1000万日元是什么体验?1000万日元大约为65万元人民币。
首先,回答这个问题前,先算一笔账,假如是单身,在日本年收1000万日元,这是毛收入(日语称给与),变成净收入(日语称所得)为780万日元,然后扣除社保和基础,或许还有人寿保险等大约为660万日元,再减去应缴的个人所得税130万日元和个人住民税(也就是个人市县民税)后,这就是通常意义上说的税后收入是680万日元。这种算法有些绕,可以参照摆摊做生意,从销售额里扣税,然后除去成本和杂费等,最后净赚多少。
其次,到手680万日元,平均在每个月大约为56万日元,约为人民币3.6万元,然后再有房子的费用,如果租房,大约是5~9万日元,买房的话每个月房贷大约10万日元左右,生活费(衣食住行),再加手机和人情礼节等大约10万日元左右,这么算下来每个月能存30 35万日元左右,大约2万元上下,这是不怎么 旅游 或有意外的前提下可存起来的钱。
如果拖家带口,另一半而无收入时,支出会相应多一些,但是在日本生活久了,主妇一般都很精明,在超市特价或打折时购物买菜,多数时间在家做了吃。
因为人多了扣除多了,要交的税就变少了,实际上收入没变多,支出即便多,可是能存下的钱和单身几乎也差不多,日本的税收很公平合理,典型的多劳多得,多得多交。
所以许多主妇们,会将自己打工的收入很好的控制在既有收入又不用额外交税的范围内,把节省下来的时间,多陪孩子多做家务,在日本,主妇们找工时,用工单位都会确认是抚养内吗?意思就是主妇们一年的收入保证在不用自己单独交税和保险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在日本年收入1000万日元,算不上很高的收入,像丰田公司的员工如果是大学毕业,40岁一过几乎都会有1000万日元收入,如果单身,日子很轻松。如果四口之家,也算不上多。但相对而言压力没有那么大,稍微轻松些,但也绝对不是能够大手大脚,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的那种。
在日本这个收入水平的话,就超过95%的日本人,也就是说日本人年收入1000万日元以上的只占5%,还是很高的收入。但是呢,你还得算一笔账,什么意思呢?一般日本公司都是月薪乘以12个月,再加上两次奖金。那么基本上就是一个月65万日元x12 + 夏季奖金(2个月工资)+冬季奖金(2个月工资)。那每个月65万日元,要扣除日本的 健康 保险,厚生年金,税等,到手里也就是50万出头。然后买房子还房贷,租房子交房租,差不多还要10-15万,这就剩下30多万了。再有全家人吃喝拉撒,煤气水电费,网费,孩子补课费,买衣服购物啊,出去玩啊等等,最后一个月能剩下10万日元就不错了!这还只是每个月基本的花销。综上所述,年收入1000万日元也就那么回事,一年到头也没有啥盈余。
成家且有孩子,老婆全职主妇,未纳税金保险等:啥也不是!活不下去!干不起饭!单身且税后的净利润:百里挑一!人中龙凤!经济自由!
看到这,某些人您先别急着跟我杠,日本的各种税务与保险等收费很高的。我们先按照今天的汇率来看一下,这1000万日元,相当于63万元人民币。当然了, 不提消费水平只提汇率那是耍流氓的行为 。我们下面按照日本的生活水平来看看这1000万日元时候能剩下多少自由支配的。
为啥我说成了家的毛利润1000万日元啥也不是我们先来算一笔账。日本的个人所得税为百分之33,住民税为百分之10,夫妻二人的国民 健康 保险(医疗保险)和年金(养老保险)加在一起大概在200万左右。小学时候我数学就不好,所以我们大致的估摸一下,刨除掉各种税金和保险费还有年金剩下的应该还有 700-800万左右 。(找靠谱的税理士可以达到这个数字,如果自己上报的话要在这个基础上减去100-200万日元。 我们按照最多的来算。 )接下来就是日常的开销。 税后800万日元是建立在老婆做全职太太的情况下的,因为在日本做主妇会有一定的税金减免 。
日本三口之家吃一顿差不多的饭大概要花费2000日元左右,这个别杠我啊,年收入都1000万了总不能顿顿吃泡面吧?每天三顿饭就是6000日元,一年365天就是109万日元左右,再在这个基础上加70万日元改善伙食的钱(三口之家去烧烤店吃顿烤肉没有15000日元吃不好,所以70万日元看着多,其实也就是最多去 50次饭店 的钱。)800万日元减去179万日元还有621万日元。
有了老婆孩子,总得有个小窝吧,我们按零首付,30年还清的一幢小别墅举例,东京郊区,使用面积160平左右的房子每个月大概要还月供18万日元左右,每年共要缴纳216万日元的房贷。621万减去216万,还有405万日元。
接下来是衣,人靠衣服马靠鞍,人总是要将自己打扮的利利索索,干干净净的。男人在外应酬需要一身体面的衣服,而且女人天生就爱美,再加上正常的换季服装,一家三口算120万不过分吧?别觉得我多算了,120万日元在日本也就是一套比较讲究的西装的价格。405万日元减去120万日元还剩下285万日元。
在日本生活本就透不过气,这里的生活节奏快的能把人逼疯,所以节假日的出游是必不可少的吧,如果不想老婆孩子跟自己一起去挤电车,就需要自己有台车,我们按少的算,一台差不多的 二手 的商务车价格大概是在150万日元左右(商务车在日本变态的保值),每年养车的费用(日常通勤,周末出游)大概在60万日元上下,如果平时有吸烟或酗酒的习惯,那还要再加上30万日元的坏习惯钱(日本一条烟平均在5000日元上下。)285万减去150万再减60万再减30万,还有45万日元。
1000万日元一下子变成45万日元是不是特别不适应?别高兴太早了,这不是你最终能支配的钱,在这个钱里,还要扣除20万的水电煤气(有孩子最少这个数) 剩下的25万日元则要支付孩子一系列的费用 。我也没有孩子,所以不知道养孩子大概要多少钱,25万日元大概是16000人民币,这个数,好像在国内都养孩子都很困难吧……就这,还是不敢生病的钱。
所以说,成了家的人在日本毛利年收入1000万确实不算多。 只能说是一般的小康生活,日常的生活还是要精打细算才行。 除了日本的极高物价外,高昂的税金也是影响民众幸福指数的重要原因之一。
单身或没结婚且为净利润的情况下原!地!起!飞!在没有老婆孩子的情况下,想必你能在家呆着的时间不会很多吧,要么在公司玩命工作,要么出去花天酒地或陪客户应酬,出门在外又没人能通过你的钥匙分辨你的居住环境,所以租一个差不多的公寓就行,目前 距离都心近且环境中上,一室一厅的公寓 每个月租金大概在10万日元左右,由于还有加上礼金,押金等等,我们在住房这一块算150万日元(其实用不了这么多。)1000万-150万=850万日元。
吃吃喝喝这方面更是不需要控制了,天天想吃啥吃啥,加上请客日常交际等等,算200万日元,850万日元-200万日元=650万。(相当于每个月1万人民币的伙食费, 即使是在日本天天火锅烧烤也吃得起呀。 )
衣服的话每年100万日元足够了,除非是暖暖系列的玩家…那1000万日元都买衣服也不够。 平时都是职场装 ,周末出去玩的时候又能穿得上几套衣服呢?650万-100万=550万。
出门的话是两个极端,要么是不喜欢车的,要么是极端喜欢车的,不喜欢车的日常出行靠电车就够,花费最多30万日元。如果喜欢车的那就没法算了。我们姑且算一台260万日元的二手车( 日本买新车的不多,因为二手车性价比极高 。)这个价格可以买3年车龄左右的BBA,甚至年头久一点的跑车也能试试,与上面的三口之家比简直是……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90万的车辆日常保养和驾驶人抽烟酗酒的钱,550万-260万-90万=200万。
此时还剩下200万日元,在这其中刨掉水电煤气, 还有180万日元随便你来挥霍 !在保持生活水准极高的情况下还有180万日元的存款这小日子过的不舒心吗?
但是,实际上的日本,很多人税前都是达不到1000万日元。 甚至可以说东京圈内百分之95以上的人都达不到。 所以很多日本人不愿意结婚,结了婚的不愿意生孩子,总能看到一些文章,诸如“为什么日本人不买房?为什么日本老龄化严重?为什么日本人家家有车却很少使用?”此类文章用一个字就可以概括所有内容, 穷! 不过有一点我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会有些媒体一味的吹嘘日本的幸福指数有多高呢?
我来日11年,美资企业区域经理,年收1350万,老婆来日7年,美资企业软件工程师,年收大概850万,家庭年收加起来接近2200万。当然是税前,税后到手大概在1560万,也就是月入130万日元左右。
支出方面,东京湾买了tower maison,买了车,一个月房贷车贷加停车费管理费大概30万。
有小孩2岁半,我爸在这边带孩子就是四口之家,一个月伙食费大概15万左右吧,加上光热水电手机费用大概7万,孩子教育费用7万(上的保育园,因为收入高属于倒数第三档,每个月保育费都很贵,收入低的话基本免费)
剩下的就是流动的买买买玩玩玩的开支了,一个月大概花去15万,
算下来一个月入账130-30-15-7-7-15=56万日元,绝大部分储蓄还买一点点基金。
一年几次日本国内旅行加一次海外旅行的花销大概也得150万左右所以一年下来能存的钱大概就600万日元上下吧。以后小孩上学花费还会更大,压力还是蛮大的为了对抗中年危机,我自己上了日本的在职MBA, 老婆也准备明年去欧洲读一年MBA,估计这两年得花不少钱。
随着收入的增长,消费也会水涨船高,感觉2000万的家庭年收也是不够用,理想是能达到3000万以上。
真的是没什么体验,我老公的收入差不多1000万,自己也有500多万的收入,两个人加一起年收入约1500万。有儿子一枚。日子还是平常的日子,去 旅游 什么还是要精打细算一下,完全分享不了特别的体验啊。普通过日子可以说没有什么压力,但是也没有权利去豪啊,因为大家都知道,日本 社会 不会再有大幅经济增长的好日子,以后退休金能不能保证到还是个问题,所以还是要稍微勒紧裤腰,攒钱防养老。
在日本年收入1000万。
如果是个人年收入1000万的话,拿到手上只有731万了。平均月收60万多一点。在大城市,租房,生活费,各种支出,20万 40万能过下来。剩下多少可以算出来。
如果是家庭收入1000万,支出就更多了。还是以居住大城市来算,买房子的贷款,一家三四口的生活费,教育费,各种支出,30万 60万。过得可松可紧。
当然也可以过得异常节省。
年收入1000万就是这样的感觉吧!
在日本年收入1000万日元是个什么体验?
一,先来看看这年收入1000万日元在日本是个什么概念。
税前年收入100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60万元,扣去33%的各项工资税金,大概到手还剩700万日元,合人民币48万元。
年收入1000日元,占比人群为5%左右。
年收入1500~2000万日元以上的,占比人群为1%!
也就是说,在日本年收入达到1000万日元以上的,是妥妥的超高收入人群,似乎是日本国内的人生赢家!
实话实说:在国内,年收入在60万块钱人民币的人,真是太多了!在北、上、广深这四个大城市里,年收入60万元的人,应该是随处可见!也一点儿不稀奇!
***日本年收入220万日元以下的人群占比数为20%。
***日本年收入在220万~460万日元的人群占比数为55%左右。
一个普通的日本大学生,第一年的年收入大概为220万日元,合人民币13万元左右,折合每月1.2万元人民币。
在日本,想一年赚到460万日元,大概要从25干起,一直干到45岁左右,才能拿到年收入460万日元。
简单说,年收入达到1000万日元的,一般是日本的资深律师、老医生、日本国会议员、大型公司或者大型株式会社的部长,且年龄一般在55岁以上。
二,年收入1000万日元,是不是在日本就可以随便开启买买买的自由人生生活呢?
首先告诉您:您想太多了!这还没有达到通往财富自由的道路上!
1000万日元,一个三口之家,在日本,只能说还算是过得不那么心慌慌的感觉。
在日本,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一年最低的各项生活花费大概在770万日元。
基本生活支出如下:
房贷:每月12万日元。(住在东京乡下,省着点)
水电煤气费1.8万日元。
老公零花钱5万日元。(中午在居酒屋吃饭,就是大排档啦)
生活费8万日元。(这个己经省出P来了,肉一个月吃一次,西瓜700日元一个,一年吃一个西瓜得了,省)
家族保险费2万日元。
通讯费2万日元(电话、手机、网络)
孩子教育费3万日元(公立学校)(日本有钱家庭,孩子一般读私立学校)
美发洗发费2万日元。(一年最多剪得20次头发,省着点)
衣物买不买呢?(咱穿旧衣服)
车买不买呢?(坐地铁去挤挤算了)
人情礼金送不送呢?(送不送呢)
泡不泡温泉呢?(一次人民币2000元以上)
国内 旅游 还是去国外 旅游 呢?
墓地费、老人丧葬费、私立学校费。
能不能天天都下馆子呢?
硬着头皮说,在日本,一年收入1000万日元,过着普通的生活,还是能一年省下个200万日元左右,也就是12万人民币左右的样子。前提是:只能维持在上述标好的最低生活标准之内!
稍微大手大脚一点,一年上头,那也是卵都没得剩的钱的!
结语:年收入1000万日元,可是也得有计划的省着点花费,不然,也是一年上头还是两手空空。
普通日本人,其实过得似乎也遭心。
凤毛麟角,但是也只是温饱水平。大家是不是还以为日本人生活多么富裕呢,告诉你吧真相就是中国二线城市水平,物价高得离谱,而且每天忙到没时间花钱,幸福指数远远不及中国。
美元日元的比值最近20多年里一直是在1:100左右,年收入1000万日元不就是10万美元呀。以全球对中产阶层的定义以4万 14万美元,10万美元就是一个中产水平(比较高级)。而且,还不是以一个人的工资待遇,而是以家庭收入为计算依据。只不过,在日本一般成家立业或有孩子之后,很多女性就成为了专职太太。拥有10万美元收入应该是不需要夫妻双方都去拼命赚钱了。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日本人的平均工资为38617美元,而美国人的平均工资为65836美元,德国为53638美元,韩国为42285美元。也就是说日本的整体薪资水平并不高,跟美国和德国还是有一些差距,甚至连韩国也是赶上了日本的薪资待遇。但这是一个平均值,由于日本的严重老龄化现象,让日本的退休年龄提高到了67岁,而韩国才60岁。这也拉低了日本的平均工资,其实日本跟韩国应该是不相上下。
但日本的10万美元(约1000万日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
房产,最容易体现的就是房产。
以笔者的一个朋友情况为例。许多年前去了日本东京大学读书,而后就一直留在了日本。如今的待遇大约就是1000万日元上下,每天上班都是要坐一个多小时的地铁和新干线来回奔波,由于没有在东京市中心买房,所以就选择了一个距离东京市中心50 60公里左右的城郊,购买了一个一建户,也就是一间三层楼的独栋小别墅。基地面积约50平米,三层共计150平米,没有地下室,但门口可以停二辆车的空间。在日本东京郊外的价格大约在60万 80万美元。就是工资收入比的6 8倍,这也是一个相对比较合理的区间,可压力也是必然存在的。
可我们在上海工资达到35万元,也就是5万美元。可上海的房子也是至少500万元,折合人民币60 80万美元,这就需要12 15年的不吃不喝工资赚钱。压力相对比他们还要大一些。总之,在上海拿35万年薪的水平和在日本东京拿10万美元年薪的体验应该差不多,只是上海的压力还会更大一些。
一千万日元 按今天的汇率就是年收入65万人民币左右,如果在北上广深就是个小中产吧
如果在日本东京大阪等大城市也就是中等收入阶层吧,日本 大企业是要熬资历的,一般人工薪 也要到中年以后才有这个收入了!熬成大叔啦啦啦
那些年薪百万的人都是怎样赚钱的
归根到底,大家都是出来卖的。你能卖什么,决定了你的收入最终落在什么档次。
而一个人能合法地卖的东西,无非就四样:
1 卖信息,2 卖钱,3 卖他人的注意力,4 卖自己的时间
1、最高端的,靠卖信息赚钱
信息不对称 是白手起家最快的捷径,越不对称,越来钱。
古代消息迟滞,商旅靠A地买,B地卖的差价就能赚取巨额财富,这是因为“什么东西在哪里稀缺”的信息是差价的关键,一旦掌握,就站到了价值链的上游
就我观察,许多高级打工者,因为最初没本金,只能从底层打工干起,但一旦做到高阶,掌握大量信息资源之后,几乎都会从做业务切换到做信息掮客,Rainmaker,靠撮合行业内的交易来赚钱了。
这种撮合交易只需要牵线搭桥,连本金都不需要,只要做成一单,一年里剩下的日子就可以歇着了,这种钱赚起来,可比自己亲力亲为,当老黄牛要划算的多。
垄断了信息交换节点的人,往往在体系中拥有最大的议价权,什么都不需要自己干,光靠制定游戏规就能赚钱。
尽管这十几年来穿着廉价西装的中介们一直被认为和洗剪吹是一个档次的,但这波房地产交易大潮确实让这个行业赚的盆满钵满,许多屌丝因此逆袭成功。
话说现在北上深一套很普通的市中心房子,哪个不是千万元起跳,这其中的中介费按2%算就是20万,一年只要能做成几单,性价比远超天天加班到深夜的白领们。
而与此对比,现在一个新三板公司上板前的法律审核,律所收费也就区区15万,律师收了钱还要承担法律意见书的责任。而房产中介根本没啥责任,既不需要文凭,也没见他们做太多事情,十几万、几十万的中介费轻松入袋。
赚卖信息的钱,天生就要要比和赚卖时间的钱容易些。除了商业掮客,还有权力掮客,更加无本万利。
2、最轻松的,是用钱来赚钱
房产增值、房租、利息、股权收益这些都算靠钱赚钱。
年薪几十万,不如拆迁户。
对于普通人而言,在这个时代,个人财富增长的主要载体就只有房产增值。什么都不如买房是过去十年来中国的社会共识。但很多人没有再往深去想?为什么啥都不如买房呢?
答案是,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资本回报率增速高于劳动回报率增速的时代。
房价只要稍微涨一点,普通白领辛辛苦苦攒了好几年的收入瞬间前功尽弃,赚的再多也追不上资产增值的速度。
你们看那些投行精英,一堆又一堆sellside的人以跳去buyside为上岸目标,体现的也是劳动回报率和资本回报率的差异。
当靠钱赚钱和前面说的信息垄断相结合时,威力就更大。
3、性价比最高的,靠卖他人的注意力赚钱
所谓的注意力经济,其商业模式可以用一句非常久远的大忽悠话来概括:“全中国只要每个人给我一块钱,我就是亿万富翁了”。
这句话大概20年前就有了,在90年代末第一次互联网泡沫时不知道忽悠了多少美国投资者,后来事实证明绝大部分都是胡扯。
现在20年过去了,技术手段可以让一个在边远小县城的人在一秒钟之内把钱支付给上海写字楼里的某个人,这句骗了20年的大忽悠话终于有了实现的可能。
注意力经济这个东西的规模其实很好计算,假设一个人一天24小时,除了工作8小时睡觉8小时外,还有4小时闲暇时间,那么注意力生意就是在抢这四个小时。
所谓得屌丝者得天下,在卖注意力这个行当体现的淋漓尽致,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一年几百万上千万的来钱,无本万利,玩的就是群聚效应和屌丝经济。这些新经济的现状有时会让许多传统的,循规蹈矩好好读书上班的人心里不平衡。
男屌丝够多,男屌丝手机有支付功能,满足这两点就够了。
4、最不划算的,是靠卖自己的时间赚钱
大部分人,没本金、没人脉,空有时间,便只能靠卖自己的时间来赚小钱,俗称讨生活。
我本身也是专业人士,所以很理解那些靠卖时间的人的困惑。
普通人感冒了去医院,几十块钱诊疗费,必须要有本科以上,考取医师资格,实习1-3年,取得医生资质的人才能开单。但老百姓一辈子90%的收入买个房子,就一群洗剪吹中介在操作然后凭空收十几万。
普通女孩子从小刻苦念书,工作后披星戴月,加班加到颈椎出问题也不过就那么一个月几千一万的,网红直播们撒撒娇,唱支歌就一年上百万的入账。
这样想想,确实很难让循规蹈矩一辈子的人接受。
卖时间的钱赚的最为辛苦,是因为同质化竞争者以十亿计,卖时间的人面对买方几乎没有议价能力。
这当中聪明一点的人,靠逼着自己念书、进修、升职来增加劳动效率,能多赚那么一点。而大部分智力无法支持提升劳动效率的人,就只能靠增加劳动时间长度来增加收入。
凌晨3点就起来摆摊的重庆小面夫妻,和加班到天亮的职场精英并没有质的分别——他们的收入和自己的劳动时间长短挂钩。
想要跳出卖时间的泥潭,关键的关键,是降低劳动边际成本,或者寻找能降低劳动边际成本的领域。
有人曾经讨论为什么顶级的对冲基金比起顶级的投行业务,赚取的财富要高出一个数量级,恐怕也正因为如此——资金管理规模增加10倍等于收入增加10倍,工作时间并不呈线性地也增加10倍,可能只需要多花一倍,甚至和原来差不多。而那些收入增加10倍,工作量也跟着增加10倍的人,就只能继续依赖卖时间。
人一天只有24个小时,意味着靠卖时间来赚钱,是有产能上限的。这就是为什么卖时间赚不了大钱的关键。
为啥年薪百万的人和年薪几万的人都有爱穿优衣库的?
作为一个年薪三百万的人呢,说一下我的感受。因为我之所以这么赚钱是因为我很省钱,吃饭从来靠蹭的,今天只要没捡钱我就感觉是赔钱了。所以衣服当然也要省钱买优衣库的啦,因为我是一个勤俭节约的百万富翁。
到这里呢,我的梦也就醒了,我要去捡矿泉水瓶了。其实我们都是平凡人,要理解富人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我想说的是,或许你只是看到人家穿了一次优衣库,你就认为人家只穿优衣库。说不定人家下一次穿的就是Burberry了。
其实这个是和品类有关系的。比如最基础的T恤,再好的面料能好到哪里去呢?但是如果是风衣或者西装这种从面料气色与款式上就能看得出来好坏的品类,他们可都是买的国际上的奢侈品。
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优衣库的衣服都属于基础款,没有什么时尚款,流行款之说,所以没有过季这一说。所以什么时候翻出来穿都可以,而且价格低廉。因为时尚界鼓吹的黑白灰搭配是经典的高级配色,所以生活在都市中的很多人其实是比较喜欢这种黑白灰的文艺范的,比较有性冷淡的气质。
不过,我是从来不喜欢优衣库的衣服的,但是有时候买点袜子这类小商品的时候会在这里选择一下,因为也不知道哪里有得卖这种小商品。
所以其实有时候买衣服不一定衣服裤子鞋子袜子都在一个品牌里买,如果说一双拖鞋你都要买Gucci的,那你是真的家里有矿啊。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